如果说人工智能是21世纪全球技术竞争的“皇冠明珠”,那么最近这场围绕AI主导权的国际博弈,无疑让这颗明珠在火光中更加炽热。
一边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以极具个人风格的方式,将原本的《美国人工智能法案》强行更名为“天才法案”,高调宣示美国必须成为AI世界秩序的唯一制定者;另一边,中国政府在2025年7月26日于上海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由总理李强亲自宣布: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组织,并建议将其总部设在上海。
这两场动作几乎前后脚登场,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技术冷战,正式拉开新的帷幕。
“人工智能太low了,我要的是天才。”据白宫官员转述,特朗普在签署该法案时语气激烈。他不满“人工智能”这个词“缺乏想象力”,执意将其改为“天才法案”(GeniusAct),以彰显美国在AI领域的创造力与主导权。
这场命名风波看似荒诞,实则透露出美国对技术霸权的焦虑加剧。特朗普不仅要美国在AI技术上领先,还要在标准制定、产业链控制、话语权构建上占据压倒性优势。“全球必须遵循美国标准”,这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“天才法案”的核心意图。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中国的倡议并不是孤立喊话,而是在多边主义框架下与多国磋商酝酿的结果。李强总理在大会上指出,世界人工智能组织的设立,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加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国际AI治理平台,并特别强调其使命在于弥合全球南方与发达国家之间的“数字鸿沟”与“智能鸿沟”。
这一倡议在现场引发广泛共鸣,尤其来自拉美、非洲及东南亚代表团的热烈回应,他们长期面临技术边缘化,而中国的行动被视为一个打破技术垄断的契机。
两种路径,两种逻辑,一个未来。美国的“天才法案”意图打造的是一个以自身为中心的AI生态系统,标准由美国制定,资源由美国掌控,发展空间也由美国划界。
而中国提出的世界人工智能组织,则强调人工智能不应成为强权压迫的工具,而应服务于全人类的福祉。这一价值导向与中国倡导的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”高度契合,标志着中国正积极推动全球AI治理从单边主义转向多边合作。
这并不是首次中美在科技领域形成对立格局,但这次的“冲突”更加复杂微妙。AI的本质不仅是技术,更是算法、数据、伦理、规则的复合体。谁掌控了AI的核心算法,谁就有能力重塑全球信息流、产业链甚至社会结构。
美国深知这一点,才在这个时间点急切推出“天才法案”,试图先声夺人。而中国的回应,则更像是一种系统性战略部署:在技术实力与制度理念双重支撑下,以开放姿态组织多边力量,共筑AI新秩序。
为何是上海?为何是现在?为何由中国发起?答案不难寻找。上海作为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,拥有完备的科研能力、先进的产业基础、以及畅达的全球连接网络。设立总部于此,不仅展现中国的技术实力与组织能力,也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:中国已经做好准备,在全球AI治理中扮演关键角色。
选择在2025年7月发布倡议,也是对“天才法案”的一种直接回应,向世界展示另一种AI未来的可能性。
这种战略对抗的背后,是一场关于技术主权与全球治理权的深层争夺。美国希望通过“天才法案”将AI变成一个“排他性平台”,形成围绕自身的技术联盟,而中国则试图通过组织化平台,推动AI治理更具包容性与可持续性。这不仅是两国之间的对抗,更是两种文明理念的碰撞:一个强调中心控制,一个提倡协同共治。
从历史维度看,技术革命常常伴随着国际秩序的重构。工业革命带来了殖民体系,信息革命催生了全球化,而AI革命可能重塑全球治理格局本身。如果说过去技术的扩散是“从西方到全球”,那么这一次,中国正在尝试打破这种单向传播,以“可协商、可共享、可共治”的方式,开启技术治理的新范式。
中国的倡议并不只是外交辞令,而是嵌入了对“全球南方”国家真实诉求的深度回应。长期以来,南方国家在技术浪潮中始终处于边缘位置,甚至成为所谓“科技殖民地”。
在“天才法案”出台后,这种担忧被进一步放大,因为美国标准一旦成为强制性规范,南方国家将失去自主发展空间。而中国此次主动站出来,正是希望弥合这种不平等,引导全球技术力量向普惠性转换。
世界人工智能组织的提议也面临挑战。国际合作的复杂性、各国利益的差异性、治理机制的建立难度,都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。
但中国显然有备而来,不仅有技术能力,更有制度韧性与外交资源。在联合国、金砖国家机制、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等多边平台上的经验也为此次AI合作提供了成熟的框架支撑。
而对于美国而言,“天才法案”的推出虽彰显其技术雄心,但也可能带来“排他性反噬”。当美国试图牢牢掌握AI话语权时,可能反而刺激更多国家寻找替代路径,形成“去美国化”的合作趋势。
正如冷战时期的非结盟运动一样,新一轮技术冷战也可能催生新的“全球技术非结盟联盟”,而中国显然正试图成为这场联盟的构建者与引领者。
透视这场博弈的本质,不难发现,它远超AI本身的范畴。它关乎未来世界的治理方式,是由一个国家说了算,还是由多数国家共同商议决定。它关乎技术伦理的边界,是为资本服务,还是为人类服务。它最终也关乎人类社会的命运共同体,是走向对抗分裂,还是合作共赢。
在这个AI重塑世界的关键转折点上,中美两种路径已经清晰分化,而其他国家,尤其是“全球南方”,正在被迫做出选择。
那么你认为,在未来的AI治理体系中,全球是会走向美国式的单边主导,还是会逐步接受中国倡导的多边共治?你更认同哪一种人工智能的未来?
股票网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